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首页 > 现代都市 > 替身:开局扮演慈父?阿列克谢斯大林前文+后续

第28章

发表时间: 2025-04-26

会场突然安静,一位少年近卫军代表走上讲台,他的长矛尖挑着德军的军旗,旗面被改成了日历,边角处写着“1942,胜利元年”。“斯大林同志,”他的声音带着变声期的颤抖,却像刺刀般锋利,“我们在被烧毁的学校里上课,用德军的头盔当黑板,上面写着‘数学题:如何用三发炮弹摧毁一座碉堡’!”

我摸着他长矛上的红星——那是用捷尔任斯基工厂的废铁焊的,边缘还带着毛刺。“孩子们,”我提高声音,让每个角落都能听见,“当你们用敌人的旗帜擦黑板时,就是在改写历史!等胜利了,每所学校的第一堂课,都要在德军的坦克残骸上开讲,让你们的子孙知道,冻土如何哺育了钢铁!”

讲台下,一位农民代表突然举起镰刀,刀柄缠着T-34的履带碎片:“我们把焦土翻了三遍,”他的靴子沾着莫斯科近郊的泥土,“埋了德军的尸体当肥料,开春就能种出比坦克还高的麦穗!”会场再次沸腾,伤兵用钢盔敲出节奏,工人用扳手打着拍子,农民的镰刀在灯光下划出银弧,像在为冻土的誓言背书。

我望向会场后方,贝利亚站在阴影里,手中的笔记本停在“领袖手势”那页——他在记录我演讲时挥动手臂的弧度,与斯大林1918年的照片重合率达到98%。但此刻,他的目光不再审视,而是带着敬意,像在见证一个奇迹:谎言如何在战火中生根,变成千万人共同维系的信仰。

“同志们,1941年的冻土没有被征服,”我举起烟斗,烟嘴的咬痕在聚光灯下清晰如昨,那是三个月来与斯大林的重叠印记,“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熔炉里的火——工人的汗是燃料,农民的血是催化剂,士兵的怒吼是鼓风机!”

话音未落,会场侧门突然被撞开,一位通讯兵浑身是雪,举着捷报踉跄跑来:“纳罗-福明斯克完全收复!德军遗弃的粮仓里,小麦种子保存完好!”掌声如雷,震得穹顶的冰棱坠落,却盖不住一位老妇人的哭声——她在捷报里听见了家乡的名字。

演讲才进行到一半,接下来还有对1942年的部署、对列宁格勒的承诺、对每个苏联家庭的誓言。但此刻,看着台下闪烁的眼睛、握紧的拳头、沾满煤灰与机油的手掌,突然明白:所谓成熟,不是模仿得多么逼真,而是让自己的每句话,都成为千万人心中的火种,在冻土深处越燃越旺。

朱可夫递来一杯热茶,搪瓷杯上印着“为了祖国”的字样,热气模糊了他的镜片:“您刚才提到‘冻土的呼吸’,”他低声道,“罗科索夫斯基在前线说,这比任何作战计划都更有力量。”我点头,目光落在自己后颈的伤疤——它在煤油灯下泛着暗红,与会场的炉火、工人的焊花、农民的镰刀,共同构成了1941年最滚烫的年鉴。

铁火翻涛裂地寒,万人同吼火山燃。

且看冻土融金处,烧沸冰河化赤澜。

1941年12月31日,克里姆林宫大会堂的穹顶在声浪中震颤,通讯兵带来的捷报像把火投入干柴,将全场情绪推向沸点。我望着台下挥舞的扳手、镰刀与钢盔,突然发现一位伤兵正用牙齿咬开绷带,在手臂上用血写下“前进”——他的动作让我想起捷尔任斯基工厂的焊工,用焊枪在装甲上刻下誓言。

“同志们!”我提高声音,让每个音节都撞击着穹顶的红星,“纳罗-福明斯克的粮仓里,德军遗弃的小麦种子正在苏醒,”我指向会场后方的地图,那里用红笔标满了待开垦的焦土,“这些曾被铁蹄碾碎的麦粒,将在1942年的春天发芽,根须会缠住德军的枪管,麦穗会抽干他们的最后一滴燃油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