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晚月高志强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开局和离,我回娘家过的风声水起后续+完结》,由网络作家“慕汐雨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赵素英瞪了她一眼:“你闭嘴吧,月月不会回去了。”李晚月点头:“是啊二嫂,我已经与高志远和离了。”“和离?”孙秀芹惊讶出声。她上下打量李晚月,这个小妹以前满心满眼都是高志远,怎么这会儿提起和离这么平静?这和离了,就得住家里,多一张嘴,其他人就得少吃两口。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,外面还欠着债,哪还有闲钱再养一张嘴。孙秀芹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。“小妹你糊涂啊,眼看就要过好日子了,却把位置让出去了,将来高志远做了官,你可就一点福都享不着了。”李晚月笑了:“二嫂,且不说高志远是不是真有那样的才学,若在一起过的不顺心,便是状元娘子,我也不稀罕,既然和离了,二嫂就别再提那家人了。”见赵素英沉着脸盯着她,孙秀芹不甘的闭上了嘴。很快,李二湖把村里的赤脚大夫...
《开局和离,我回娘家过的风声水起后续+完结》精彩片段
赵素英瞪了她一眼:“你闭嘴吧,月月不会回去了。”
李晚月点头:“是啊二嫂,我已经与高志远和离了。”
“和离?”孙秀芹惊讶出声。
她上下打量李晚月,这个小妹以前满心满眼都是高志远,怎么这会儿提起和离这么平静?
这和离了,就得住家里,多一张嘴,其他人就得少吃两口。
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,外面还欠着债,哪还有闲钱再养一张嘴。
孙秀芹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。
“小妹你糊涂啊,眼看就要过好日子了,却把位置让出去了,将来高志远做了官,你可就一点福都享不着了。”
李晚月笑了:“二嫂,且不说高志远是不是真有那样的才学,若在一起过的不顺心,便是状元娘子,我也不稀罕,既然和离了,二嫂就别再提那家人了。”
见赵素英沉着脸盯着她,孙秀芹不甘的闭上了嘴。
很快,李二湖把村里的赤脚大夫请来,张大夫把了脉,称身体没有大问题,就是气血有点亏,让李二湖跟着回去拿药。
李晚月这才想起来,好像少了个人,问道:“娘,大哥呢?”
赵素英:“去县城做工了,咱家的地耕的差不多了,剩下的你爹和老二老三做就行,他去县城扛一天货包能有二十五文呢,趁着这两天挣点,过些时候种稻子,往田里挑水,又不能出去了。”
李晚月明白,家里欠着债,一天也不敢浪费。
王桂香从厨房出来,问道:“娘,小妹以前的屋子现在是小安小康两人在住,让他们把屋子挪出来,再让去小妹去休息吧。
我和大川带着小安住,小康就跟老二他们住,这样就够了。”
正中三间房,一间堂屋,相当于客厅,左边住李父李母,右边住着老大两口子,老二两口子住在东厢房第一间,李康李安住第二间,三个女孩子住在第三间,李三栋住在西边第一间,另一间是杂物房,紧接着是厨房。
李家大儿子李大川,有三个儿女,老大李晓兰十岁,老二李晓桃八岁,小儿子李安六岁。
李家二儿子李二湖,有两个儿女,老大李康九岁,老二李晓荷七岁。
小儿子李三栋十七,未婚,本计划今年娶妻,因为李有山受伤欠债,今年没戏了。
这么看,李晚月的名字起的还挺文雅。
她想了想,记忆里,李晚月问过自家娘,谁给她起的这么好听的名字。
赵素英说,当年生她时正好是晚上,那晚月亮特别圆,就起了这么个名字。
嗯,差点就叫李月圆了。
孙秀芹一听不乐意了,他们那床本就不大,小康都九岁了,再跟他们挤,根本没法住。
李三栋道:“大嫂,还是我跟小安小康他们挤挤吧,让姐住我那间,我东西少,不用怎么收拾。”
“你那屋子紧挨着厨房,后面又是猪圈,鸡棚,味道太大了,小妹怎么住的惯?”
李晚月见家人为她着想,心里感动,这年代,外人眼里和离和被休没区别,都是弃妇。
多数人的想法就是妇人不好,才会被婆家嫌弃,赶回娘家。
再回到娘家,也会影响娘家侄女将来的婚嫁。
所以大部分妇人在婆家是能忍则忍,碰到吵架,周围人也是劝和不劝分。
而李家却不在意这些,没有劝她忍让,支持她和离,接她回家。
想到这,李晚月道:“娘,就按小弟说的办吧。”
“好,我这就去给姐收拾出来。”
李三栋应声,把从高家拿回来的衣柜搬进了屋子,接着收拾他自己的东西。
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,把替换的衣衫和草鞋拿出来就是了。
赵素英走进厨房拿了个碗,又进了主屋,打开锁着的柜子,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纸包,又拿出个布袋子,从里面抓了两把米,晃了晃碗,又抓了一把米。
庄户人家里条件不好,没几个人舍得买白米,白面,都是糙米,黑面,粗面混着吃。
这点白米,还是去年李有山受伤时买的,给他补身体的。
只是李有山吃了几天,就没再吃了,家里这么多人,只有他吃米粥,他吃不下去。
大多数老人会把所有粮食锁在自己屋子。
赵素英只是把大米锁起来,糙米粗面这些,都是放在厨房。
她走出院子,把碗递给王桂香,道:“桂香,你把这些米熬成粥,熬的浓浓的,再煮个鸡蛋,月月身子弱,得补补。”
“嗳。”王桂香应了一声,接过碗就去了厨房。
赵素英又去厨房,打开有些破的小纸包,里面还是过年时,人家送她的一点红糖。
她倒了一些在碗里,剩下的,够女儿再喝几天。
端着红糖水走到院子,道:“月月,快趁热喝,暖暖身子,在水里泡过,别落了病根。”
李晚月接过粗陶碗,闻着里面红糖的甜香,眼眶有些酸涩。
她自己的妈妈也是个温柔的人,对她非常好,一个人辛苦抚养她长大,她的梦想就是以后工作了好好孝敬妈妈,可惜妈妈在她大学刚毕业就病逝了,她再没机会尽孝。
记忆里,李父摔伤之前,高家除了让她多干活,倒也没敢在吃方面亏待,毕竟原主嫁到高家时胖乎乎的,吃的好不好能看出来。
摔伤后,可能觉得没有利用价值了,高家就没让她吃饱过,连浓稠的糙米粥都吃不上,更别提红糖水了,也因此迅速瘦了下去,偏原主觉得有情饮水饱。
而她李晚,向来不亏待自己的胃,即使再忙,也会吃点东西垫肚子。
现在,她第一次体会到了饿肚子的感觉。
可面对这么精贵的东西,她也不好意思自己喝。
李晚月道:“娘,我喝不了这么多,您再拿个碗,咱俩一人一半。”
“娘可不喝,我不喜欢甜的,你快喝吧,一会儿凉了。”
李晚月心里清楚,哪里是不喜欢喝,不过是这时候的红糖精贵,舍不得罢了。
不再说话,捧着碗把糖水喝完了,这年代,受了风寒容易搭上小命。
孙秀芹暗暗瞪着李晚月,果然,婆母偏心这个女儿,连自己的亲孙子都喝不上糖水,李晚月一来,就给她喝。
李晚月摇头:“我没事,她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,我又不会掉块肉。”
刚才她已经想起来了,周家这位大娘,偏心老大一家,连带着老大家里的孩子,都比老二家的孩子受宠,家里家外的活都是老二一家在做,却得不到周家婆子一点好脸色。
李晚月摇头,大部分人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,李家父母做的很不错了。
说话间就到了村口。
村里只有两家有牛,一家是村长家,再一个就是李福爷爷,岁数大了,靠着拉人挣些家用。
李福爷爷和牛车已经等在了村口,去青石镇一文钱一位,去县城两文钱一位。
村民们大多只去镇上,因为去县城还要交一文钱进城费。
稻花村的位置还算不错,到青石镇走路要半个时辰,到县城走路一个时辰,牛车的速度跟走路差不多,顶多是不累脚,带东西方便。
李大川道:“小妹,你去坐牛车,我们两个走着就行。”
“大哥,我也走走,当锻炼身体了。”
“我们走路习惯了,你一个女儿家,哪能走那么远的路?”
李三栋:“大哥,就让姐走路吧,她昨天刚回来,那牛车上有两个大嘴巴的,姐跟她们坐一块,怕是要听些闲话。”
李大川恍然,三弟说的对啊。
李晚月笑了笑,她倒不怕闲言碎语,只是想让身体变的更好,两个多小时的路程,没问题的。
三人向牛车上的人打了声招呼,没理会他们打量的眼神,径自离开。
车上的几名妇人小声议论起来。
一位妇人道:“这李家丫头昨儿个刚被休回来,转头就去镇上,手里得的那十两银子赔偿也不知道先拿去还债,她家可还欠着不少钱呢。”
另一位妇人反驳:“人家是和离,可不是被休,没看把嫁妆都带回来了,谁家被休的还能把嫁妆拿回来的?
你咋知道人家没拿去还钱?我昨儿个可是看到大山去了好几家,我家隔壁的有财家说是去还钱的,人家还了好几家呢。”
最先说话的妇人撇了撇嘴,还是嘴硬道:“既然回家了,就好好在家待着干活,她倒好,一回来就待不住,谁家姑娘妇人的总往镇上跑的。”
“我说你这人嘴咋这么损,人家跟着自家兄弟去买东西也不行?难怪你家老太太总让你少说话,怕得罪人。”
说完扭过头不再理她。
这些人的议论李晚月兄妹没听到,不然还真得说道说道。
转眼到了安平县,高大的城墙上面嵌着用石碑刻的‘安平县’三个大字,守门的士兵穿着普通差役服,腰间挂着大刀,检查出入的行人车马。
交了三文钱入城费,三人走了进去。
县城不像电视剧里的建筑那么好,但也很繁华,干净整洁的青石街道,两旁古朴的商铺,熙熙攘攘的人群,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。
这也是李晚月第一次来县城。
李大川停下脚步,道:“小妹,让三栋陪着你逛逛,我去做工了。”
“放心吧大哥,我一定照顾好姐。”李三栋保证。
两人先去了一趟县衙,不等守门的衙役开口,李晚月率先递上去十文钱。
衙役收了钱,脸色立马好了几分。
听到他们的来意,带他们去了籍契管理的地方。
文书先生拿出他们成亲年份的册子翻看,随后道:“你是不是记错年份了?这上面并没有记载你与高志远的婚书信息。”
“没记错啊,就是这个年份。”
“我找过了,没有。”
李晚月立刻道:“那劳烦您帮我看看,我的户籍登记可是在靠山村?”
文书看过后,摇头:“你的户籍在稻花村。”
李晚月和李三栋相视一眼,随后道谢离开。
走出县衙,李三栋气呼呼道:“好啊,高志远这个鸡崽子,他从一开始就是骗咱们的,居然连婚书都没办。”
李晚月想起来,成婚后,婚书和迁户籍都是男方去办,高志远又是读书人,李家自然没有怀疑,谁能想到,他居然连婚书都没办,而户籍也只是拿去了高家,并没有到县衙做登记,迁户到高家。
不过这样也挺好。
两人随后又去了一家当铺,李晚月要把那银镯子当了。
李三栋阻拦:“姐,那是娘给你置办的嫁妆,不能当。”
“看到这镯子,就想到高家那群人,更何况那高聪慧还戴过,更恶心了,还不如当了,告别过去,等将来有钱了,买金镯子戴。”
李三栋听完,也觉得有道理。
经过一番讨价,镯子当了一两银子。
随后两人来到寿安堂药铺,询问鹿角收不收。
药店掌柜直言收,价格三十文一斤,昨天三栋捡回来两根鹿角约八九斤,也就是能卖二百四十文左右。
李晚月笑着道谢,让伙计装了点无患子,当归,何首乌,花了三百文。
看到有八角桂皮草果等香料,买了一点,花掉六十文,跟李三栋离开。
李三栋惊讶道:“居然三十文一斤,这也太值钱了,明天就带过来卖了。”
李晚月笑了笑,心里想着鹿胶的用途,若是熬成胶,是不是能多卖些钱。
不多时走到一间名墨香斋的店铺,她走了进去。
这间店铺很大,分上下两层,一楼整齐的摆着货架,各类文房四宝,书籍纸张都有。
想来二楼应该是字画之类的。
伙计看他们一身补丁的穿着,倒也没有瞧不起人,依旧笑着招呼:“不知两位想买什么?”
李晚月瞬间对这家店多了几分好感,她道:“我可以先在店里瞧瞧吗?”
“可以的。”
李晚月点头,在店铺里逛了起来。
看到书本,她拿起一本翻看,心里一松,是繁体字就好,也不至于以后两眼一抹黑。
走马观花一圈下来,这店里的布局不是按物品种类分的,而是按东西的品质好坏分的,分为高中低三个区域。
她来到柜台前:“请问《三字经》《千字文》多少钱一本?”
“这两本属于启蒙书,一两银子一本,当然,你们也可以买手抄本,五百文一本。”
李三栋一惊,五百文?也太贵了,得买多少糙米,粗面啊。
李二湖道:“我觉得这道凉拌的更好吃,爽滑,天热的时候吃更爽口。”
“小妹,你也太厉害了。”
李晚月笑的眉眼弯弯,家人开心她也开心。
李三栋问:“姐,这个怕是县城都没有,咱们要拿去卖吗?”
李晚月点头:“嗯,明儿个先去问问吴掌柜。”
“好,那我陪姐去。”
李三栋很兴奋,要是这个也能卖出去,家里又多一个进项。
翌日清晨,李晚月起来时,王桂香已经把绿豆粉做好了,等凝固后,切成块,放到木桶里。
吃过早饭后,和李三栋一起去了青石镇。
到了青石镇还不到午时,醉仙居已经陆续有人进出,和上一次来的时候完全不一样。
几名身穿长衫的读书人站在店门一侧处,看着贴出来的题,低声议论着什么。
李晚月随意瞥了一眼,看到高志远也在其中,忍不住暗道:“晦气。”
高志远也看到她向他走来,忍不住皱眉,上前两步沉着脸道:“李晚月,你我已经没有关系了,不要再来纠缠我。”
李晚月淡淡一笑:“所以青石镇是你家的,我不能来?”
“你少狡辩,这里可是主街,菜市和集市在北街,你跑这里来,不就是为了缠着我?告诉你,你就算后悔也没用,我绝不可能再接受你。”
李三栋气的拳头紧握,要不是李晚月按着,他真想一拳打爆他的头。
李晚月笑的嘲讽:“既然不是你家的,我去哪关你什么事?轮得到你个忘恩负义,人模狗样的伪君子来指手划脚。”
高志远一愣,显然没想到李晚月对他会是这个态度。
他原以为李晚月那么喜欢他,和离后,她会伤心欲绝,身心憔悴,见到他,会欣喜若狂,会扑上来,没想到会是这么个态度。
“真是粗鄙粗俗。”高志远一脸嫌弃,随后指着身后:“这可是醉仙居,你不要告诉我你要去这里吃饭,劝你一句,这里不是你该来的,一顿饭顶你家吃半年了,别到时候被人轰出来,丢人现眼。”
“关你什么事?”说着,她扫了一眼上立牌上的题,看向他:“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,也不知道你读这么多年书,都学了什么,没那脑子还是别浪费钱了。”
说完,绕过他就要进醉仙居。
看着她眼里的嘲讽,高志远心里气极,一个乡下村妇,连字都不认识,居然还敢嘲笑他?
他刚想教训她一顿,就见其他几名学子走上前,他们没听到前面两人的争执,等发现高志远离开后,只听到李晚月那句‘这么简单的题’。
都跑上来讨教。
其中一位学子上前拱手道:“这位姑娘,敢问你可知这题何解?我们问过掌柜,掌柜说稍后告知,我等实在想知道,还望姑娘赐教。”
高志远连忙出声:“郑兄,此人是我邻村的人,也算相识,她就是一乡下村妇,连字都不识一个,你别被骗了”
郑学子皱了皱眉。
李晚月没理他,看向郑学子道:“那道采蘑菇几日晴几日雨的问题,是这样的……”
她快速的讲了下答案,几位学子一脸恍然。
高志远听着那答案,满脸震惊,李晚月什么时候认识的字?她怎么知道答案?
刚好此时吴掌柜出来送客人离开,看到李晚月,笑着招呼:“李姑娘来了,快进去坐。”
高志远一怔,这李晚月什么时候认识的吴掌柜?看吴掌柜的态度,居然对她有些恭敬?
他一时以为自己眼花了。
李晚月笑了:“吴掌柜近来可好?”
李晚月站在拐角处,见他还算平静,转身离开了,这个时候让他自己待着更好。
她来到厨房,锅里加入清水,把当归,无患子,何首乌,皂荚,侧柏叶桑叶等放进锅里熬煮。
一个时辰后,汁液变浓,盛出来过滤放凉。
把放凉的汁液倒进提前准备好的竹筒里,装了十二个竹筒。
李晚月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杰作,庆幸以前喜欢看手工小视频,也跟着做过一些,这手工制作的中药洗发水,可比草木灰好太多,就是味道要再改善一下。
赵素英在村口那说了句自己家要收鸭蛋,先到先收,家里有鸭蛋的瞬间一哄而散,全都拎着鸭蛋去了李家。
这鸭蛋不好卖,去镇上摆摊,一天也不见得能卖几个,还容易磕破,眼下能卖钱,都怕晚一步人家不收了。
没一会儿功夫,就收了八十七个。
晚饭时,李三栋随便扒了两口饭就回屋了。
李大川小声问:“小妹,三栋咋的了?看着有点不对劲。”
“今儿杨家过来退亲了。”
“什么?”李大川差点又惊出鸡叫。
赵素英拿筷子敲了他手臂一下:“鬼叫什么?不怕把鬼招来?”
“为啥呀?那杨莲儿和三栋一起长大,人家读书人管这叫啥……马什么……?”
“青梅竹马。”李晚月补充。
“对,就是这词,为啥退了呀,两人挺般配的?”
孙秀芹冷哼:“觉得咱家没钱呗,没钱还欠了外债,怕嫁过来吃苦。”
李有山低声呵斥:“行了,说这些干啥?没的让人听到,毁了人家姑娘的名声,既然退了亲,就别再提了,免得三栋听了心里不好受。”
众人立刻止住话题。
晚饭后,李晚月把竹筒拿出来,递给赵素英,李大川,李二湖他们。
“小妹这是啥呀?”
赵素英也好奇。
“这是我用中药熬的洗头水,你们以后洗头发的时候,用一点这个,可以让头发洗的更干净。”
“真的?小妹你咋连这个也知道啊?”
“在一本书上看到过,就记下了,一直没机会做,今儿熬了些,明儿个咱们洗头试试,看看效果。”
孙秀芹一听,立刻从李二湖手里拿过竹筒,打开盖子闻了闻,的确是中药味。
“这得花多少钱?咱庄户人家,哪用的起这种金贵东西?小妹你手里还有钱吗?”
李二湖拽了拽她的袖子,眼神提醒她别乱说话,才道:“花多少钱都是妹妹对家人的一番心意,钱没了再挣就是。”
“我也没说啥呀,这不是怕浪费钱吗?咱家这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。”孙秀芹撇嘴,花家里的钱给她自己搏美名,装什么呀。
“妹妹心里有数,她不会乱花钱的。”李二湖继续夸:咱小妹越来越聪明了,我明儿个就用这个洗头。”
赵素英看向李晚月,小声道:“浪费这钱做啥?你还不如给自己抓几幅药,多补补身体。”
“娘,我身体已经好了,以后多吃饭就行。”
“你这孩子。”赵素英无奈,不过女儿喜欢的,她也没阻止。
李大川把一包石灰粉给李晚月:“妹啊,你要这石灰干啥用啊?”
“腌鸭蛋。”
李大川好奇:“咋腌?”
“到时候你就知道了。”
李晚月把石灰放到厨房。
翌日,李晚月迫不及待的用洗发水洗了三遍头发,终于感觉头皮都轻松了。
待头发晾干,肉眼可见的清爽柔顺。
王桂香见了,惊奇道:“呀,小妹这头发真顺溜。”
“是啊大嫂,你也试试,厨房锅里还有热水呢。”
“嗳,我这就去,先给几个孩子洗洗,他们那头发跟草似的。”
王桂香兴冲冲的跑了出去。
孙秀芹见状,也去叫了自家孩子。
李家人排队洗头,李三栋比平时多挑了好几趟水。
惹的老槐树下的人都在嘀咕,这老李家干啥呢?
李晚月看着几个孩子不停的摸着顺滑的头发,心想,这种洗发水有没有市场。
李三栋也想到了,他问:“姐,咱们是不是能把这洗头水拿去卖呀?”
李晚月分析道:“想要做这门生意,就得先让人看到效果,头发像枯草一样告诉别人这洗发水好用,谁会信?这又不像吃食可以当时品尝,又不能当众表演洗头,等再洗几次,发质变好后,让几个孩子多在村里溜达几圈,打个广告,其他人看到变化,才会信,那个时候再卖。”
“啥是广告?”
“广而告之,意思是让更多人知道,不过不能在村里卖,所以不能让人知道是我熬的。”
“为啥啊?”
“这村子里的人虽说大部分都挺好的,但也有些心眼不好的,要么就是沾亲带故,乡里乡亲,有些人你卖多少他们都觉得贵,你赔着钱卖,他们也会觉得你赚他们钱了,除非免费送,与其以后麻烦,还不如就直接说是买的。”
其余人都附和的点了点头。
李晚月叮嘱道:“若是有人问你们头发的事,你们就说我从镇上或者县城买的洗头水,其余的一概说不知道,明白吗?”
“放心吧,我们知道了。”
李晓兰笑着道:“姑姑你太厉害了,这洗发水真好用。”
李晚月笑了笑:“赶快把头发擦干,别着凉了。”
李晓兰点头。
李晚月等众人洗过头,才去腌鸭蛋。
把松柏枝和八角香料放水里烧开,又在后院烧了些带松柏枝的草木灰。
水烧开,捞出残渣,把料水盛出,加盐,生石灰粉,土碱,最后加草木灰调成糊,把鸭蛋裹上糊,再裹一层麸皮,放到瓮里,最上面铺上稻草,家里的两个瓮刚好装满。
把瓮放到阴凉地方,需要静置二十五天以上。
接下来等着看成果。
她从厨房出来,就看到晓兰几个孩子蹲在地上,围成一圈。
“快跑,快跑,小青快超过它。”
“大青快跑,赢了我就晚两天再把你喂给鸡。”
李晚月凑上前:“在玩什么呢?”
晓兰答:“斗虫子呢。”
李晚月伸头,几条虫子快速的往前爬,方向歪了,就用小树枝给扒拉回来。
虫子赛跑?
这些孩子除了干活,没什么娱乐活动。
李晚月在的时候,她只需要做饭就好了。
要不是有隔壁那傻姑娘刘翠白天帮着照顾老婆子,帮她干活,她不知道累成什么样。
这几天更是夜夜守着老婆子,睡都睡不好,她那黑眼圈越来越重了。
好不容易睡会儿,死老婆子又开始嚎了。
听着崔婆子不停的骂声,她抬脚踹了高志强一脚:“还睡,猪都没你能睡,没听到娘在喊人吗?我这几天累到了,想多歇会儿,你去告诉娘,我再熬下去身体就垮了,再睡会儿就起来干活,早饭还是让聪慧去做吧。”
高志强揉了揉惺忪的眼睛,道:“娘这脾气,哪能听我的呀,媳妇你就辛苦点,去做饭吧,二弟不是说在准备聘礼吗?想来要不了多久,新妇就能娶进门,到时候你就不用这么辛苦了。”
丁红猛的坐起身:“就只会说好听话,啥时候你也学学二弟,啥都不干,那读书费啥力气,家里东西全紧着他。
还有你那妹妹,啥活不干,整天绣花,也没见她绣出什么名堂,都相看好几家了,谁都瞧不上,把自己当千金小姐,想嫁大户人家,人家大户人家看上她啥?整个家里就咱俩像下人一样供人使唤。”
高志强睡觉被打扰,心里也烦,他没好气道:“二弟还要考秀才,只要他考中秀才,咱家日子就能好过了,不仅田地免赋税,你娘家的地也能挂在我家名下,不也能省钱。
还能让他教咱家大鹏读书,相当于一年省十两银子的束脩啊,你想想,咱们现在多承担些,以后能得多少好处,小妹一个姑娘家,也就在家待这两年,你就忍忍吧,反正不用操心婚事,你就把活做好了,其他的有娘操心呢,快去吧。”
“大鹏都快九岁了,他啥时候教啊?”
“你先去做饭,等见着老二我跟他说。”
丁红叹了口气,不情愿的起身出了门。
崔婆子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:“磨磨蹭蹭的,怕不是耳朵聋了,老娘嗓子都哑了才出来,远儿今儿休沐,等会儿就从镇上回来了,你还不赶紧的做饭。”
丁红僵硬的笑着上前,一股酸臭的味道窜进鼻子,熏的她差点吐了。
崔婆子腿脚不便,解决大小便更是不便,难免会沾到衣服上一点,再加上多日没洗澡,那味道简直了。
夜里她都是打地铺照顾老婆子。
她忍着味道,笑着回:“娘,我这几日家里家外的干活,夜里还要照顾你,是真的累,志强也累的腰酸背疼,我这不是怕你心疼志强吗?给他捶腿来着,耽误了会儿功夫,这就去做饭。”
“哼,还算你这婆娘有点心。”
丁红眼珠一转,道:“娘,你能不能别一大早就喊?咱村里就二弟一个读书人,又中了童生,你现在是童生娘,得端起架子,再这么大喊大叫,传到镇上,怕是会笑话二弟。”
见崔婆子神色微变,丁红心下暗笑,又继续道:“娘,这村里总有人背后议论二弟,想来那李晚月的话,还是有不少人信的,娘不如早点给二弟再娶个媳妇,那谣言不就没人信了吗?”
崔婆子斜睨她一眼:“说的轻巧,我不想早点给他娶个媳妇照顾他吗?银子你出啊?”
丁红道:“哪用着银子啊,我瞧着隔壁的刘翠对二弟挺上心的,人又勤快能干,二弟要是愿意娶她,我瞧着她一文彩礼都不会要,娘你觉得呢?”
崔婆子呸了一声:“那刘翠的模样还不如李晚月呢,远儿连李晚月都瞧不上,能瞧的上她?远儿将来是要娶知书达理的书香闺秀,这事你就别提了,免得让人觉得远儿跟她有个啥。”
最新评论